English

诺贝尔奖:阅读关于科学的传奇

2000-12-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前不久(12月10日),诺贝尔奖本世纪最后一次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纪交替之际,全世界人们对诺贝尔奖的关注和热情已经达到了新的高潮。而中国人的热情与西方人相比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由于中国至今还未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更使中国人形成了一种所谓的“诺奖情结”而对之关注有加。

大概正是公众的热情激起了出版单位的热情,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以诺贝尔奖为题材的图书。对于诺贝尔科学奖而言,100年来授奖的历史,就是20世纪科学发展的历史。当前出版的诺贝尔奖图书也大多着眼于“历史”,多为介绍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生平、故事,或以诺贝尔奖为线索介绍某一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历程。前一类图书中典型的是中国城市出版社今年11月出版的“诺贝尔科学奖百年百人”丛书,后一类图书中典型的如武汉出版社今年8月出版的“诺贝尔奖史话丛书”。

“诺贝尔奖史话丛书”中的《百年辉煌——诺贝尔与诺贝尔奖》、《走向微观世界——从汤姆逊到盖尔曼》比较具有阅读价值。如果想花最少的时间了解一下诺贝尔奖,《百年辉煌》是不错的选择,该书虽然仅有200页多一点的厚度,但却包含了诺贝尔传记和六大诺贝尔奖颁奖历史的丰富内容,读过此书,对与诺贝尔奖联系在一起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等各个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脉络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走向微观世界》则是笔者看到的诺贝尔奖图书中写得最好的一本。该书作者杨建邺是大学物理学教授,近年来在物理学史领域用力甚勤,积极从事相关的翻译和著述工作,确是写作此书的合适人选。该书实际上是粒子物理学的一部简史。令人惊叹的是,这一个世纪因基本粒子(或与之有关)的发现而获诺贝尔奖的达30人之多,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主要成果都相继获奖,因此,以诺贝尔奖为线索介绍粒子物理学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本书似乎带领我们回到了那“激动人心的年代”,然而,对于物理学而言,类似的“大发现”的情况还会出现吗?这恐怕是很多读者不由得想问的问题。

“诺贝尔科学奖百年百人”丛书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及医学奖”三个分册。这套书的优点是较适合青少年阅读,其中的科学家故事写得颇为生动,每本书的前面还收录了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专门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信。不过,本书在选题思路、写作方法、科学性等方面都不太能经得起推敲,很多段落采用传记文学的手法,虽则生动,但历史真实性却有些可疑。

除了以上两套书,1997年底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人石田寅夫的《诺贝尔奖并非是梦——99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逸事点评》也值得一提。该书主体内容其实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奇故事,但增加了对获奖者的点评、对争取诺贝尔奖的建议等内容,使其显示出些许新意。这些点评或建议的内容各式各样,有的具有一定启发性,有的则近乎一种幽默或调侃。例如作者对自己的同胞汤川秀树获诺贝尔奖的评价是:“由于重度失眠症,惯于夜间思考,提出介子学说,获诺贝尔奖。”由此他对期望冲击诺贝尔奖的人们建议道,如果患有失眠症,“但你理智地利用这一习惯集中思考白天最关注的问题”,那也有希望获奖。此书最大问题同样是作者缺乏科学史的专业训练,书中记述的有些故事很好看,却明显是以讹传讹,或者经过了戏剧化的处理。

总而言之,出版界能够关注诺贝尔奖这方面的选题,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客观地说,令人非常满意的作品还没有出现。即使上面提到的相对优秀的作品,也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据笔者了解,目前不少出版社都准备出版诺贝尔奖题材的图书,此类图书的出版高潮明年初才会真正到来。希望那时读者能看到更为出色的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